慶端午

2011-05-30專案

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,和春節、中秋並列為中國三大重要傳統節慶之一。古人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;所以又「浴蘭節」。唐宋時,此日午時為「天中節」,而午時為「陽辰」,所以它又稱端陽。明清時,北京人還稱其為「五月節」或「女兒節」。此外,端午還有許多別稱,如:夏節、浴蘭節、天中節、地臘、詩人節等等。

端午節的別稱之多,間接說明了「端午」節俗起源的歧出。

 

端午節的習俗

一、划龍舟

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,在古代許多傳統活動漸漸式微之際,划龍舟不但愈來愈受重視,更成為鍛鍊體力 及團隊精神的運動。划龍舟原是祭水神的儀式,為了消災祈福,後來附會為鄉民撐船尋找屈原的身軀。龍舟需經過「開光」儀式才可使用,因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一,都請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,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眼睛,此即稱為「開光」、「點眼」。初五龍舟下水前,還要敲鑼打鼓,抬龍舟到河岸,沿路都有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,巡行後龍舟便入水比賽。

 

二、掛菖蒲及艾草

五月是夏季開始的時分,位於亞熱帶的臺灣,天氣已經相當炎熱,各種傳染病媒流行,舊時人們也有避毒驅邪的觀念,在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及「鍾馗」的畫像

 

三、雄黃酒、配香包

成人飲雄黃酒,並讓小孩身配香包,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,保平安的作用。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,用各色綢布製成囊狀,裡面放置香料,因而稱為香包。傳統的習俗,在現代社會雖漸漸不受重視,但香包卻是少數符合人類復古風潮,或因工藝精巧而大受歡迎者。

 

四、取午時水

而台灣「取午時水」是端午節的有趣習俗,而最富傳奇色彩的就屬大甲鐵砧山上的劍井,據說有治病的療效。傳說鄭成功佔領臺灣時,部隊開拔至此,卻找不到水源,鄭成功便插劍入地,希望泉水湧現,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湧。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,因此後來便有數千民眾,年年在端午節上山求取午時水。

 

五、吃粽子

傳說粽子最早是因鄉民於屈原投江後,怕江中魚蝦吃掉屈原身體,乃以竹葉包糯米飯擲入河中,想要使屈原身軀完整,後來所包的食物除糯米外,尚加入豬肉、花生、鹹蛋等內餡,演變成現代的粽子,在中國人的巧手製作下,已成為具各種變化,且隨時都能嚐到的美食了。由於端午節過後即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大考季節,「包粽」又與「包中」諧音,考生家長們常會親自包粽子給考生吃,以保佑孩子考試順利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為慶祝如此重大節日

 

神木谷推出端午優惠

 

6/4-6/5 住宿8折,附贈早餐、活氧檜木湯屋、愛心粽

 

6/6     住宿6折,附贈早餐、活氧檜木湯屋、愛心粽

 

如有疑問歡迎來電04-25951511,謝謝。